你们小时候都玩过七巧板吗?那大家知不知道七巧板还有一种更高级的版本“十五巧板”呢?花甲老人朱建淮,就是十五巧板方面的专家。他研究十五巧板数十年,不仅获得了国家专利(专利申请),还成了非遗传承人。
十五巧板源于清代,风靡一时(专利申请)
朱建淮老先生介绍说,十五巧板由晚清崇明籍文人童叶庚于19世纪首创。童叶庚在传统的七巧板上获得灵感,最终制作出益智图。这是一种拼板玩具,共分15块,分别为三角形、直角梯形、平行四边形、直角拐、圆弧拐和半圆形,聚合起来是一个正方形。板数的增多和板块轮廓的多样化,尤其是曲线板块的引入,大大丰富了图形的创作手段和艺术表现力,可以拼成各种各样的文字和图形。诗词意境、成语典故、蔬果花卉等等,都可以拼。
受外公熏陶,自幼爱上十五巧板(专利申请)
朱建淮老先生介绍,由于父母亲均在外地工作,他自幼随外公外婆一道生活,因此八九岁时,就跟外公方和庵学习十五巧板益智拼图。外公去世前,将这套有关十五巧板的物件赠给了他。由于耳濡目染,朱建淮从小就学得一手十五巧板的拼图技艺。
2001年后,朱建淮就不再工作了,回来潜心研究十五巧板。他投入数万元买了电脑、数码相机等,自学了计算机画图软件应用等,在电脑上拼图。
获得国家专利(专利申请),成了非遗传承人
“扬州乃至江都玩十五巧板的寥寥无几,浙江有一个88岁的老人在玩。”朱建淮说,现在的孩子更加注重文化课的学习,玩十五巧板虽开发智力,但短期可能看不到效果,而且电子游戏也更加吸引孩子的注意力。为了让十五巧板传承下去,朱建淮从小就培养女儿对它的兴趣,因此女儿也学得一手十五巧板拼图技艺。
朱建淮和女儿父女两凭借先后创作的这数百个图例,通过专利申请,在2003年首次获得了国家专利证书;而在2005年,16岁的女儿又独自获得了一次国家专利(专利申请)和纽伦堡国际发明博览会的“国际发明先锋奖”。如今,朱建淮已是省级非遗传承人。
Copyright © 2009-2019 鼎圣知识产权 版权所有
地址:深圳市龙华新区大浪街道忠信路9号汇亿财富中心1604-1605